金融号
  • 金融头条
  • 金融监管
  • 金融智库
  • 财经
  • 银行
  • 中小银行
  • 金融办
  • 曝光台
  • 文化

金融APP

登录 / 注册
退出登录
中国金融网络领袖
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
  • 首页
  • 焦点 · 分析
  • 央行
  • 金管总局
  • 证监会
  • 大型银行
  • 股份制银行
  • 金融处罚
  • 城商行
  • 农商行
  • 村镇银行
  • 金融科技
  • 金融研究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世行为何上调我国经济增长预期

来源: 中国经济网  2021-07-05 09:16:36

关注金融网
  • 微博
  • QQ
  • 微信
  •   世界银行近日发布报告,将中国2021年经济增速预期调高至8.5%,较3月份报告上调了0.4个百分点。世界银行为何上调我国经济增长预期?如何评价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表现?

      专家认为,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、稳中向好,是国际社会看好我国经济前景的主要原因。当前,全球经济复苏仍有诸多不确定性,国内经济恢复还存在不均衡现象,经济回归常态依然面临挑战,应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,持续释放内需潜力。

      我国经济持续改善

      世界银行最新发布报告认为,中国经济2021年将呈现强劲增长。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全球评级公司也在近期表示,鉴于中国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,并迅速开展疫苗接种工作,预测2021年中国实际GDP增速将达8.3%。

      外国机构为何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?

     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,相比其他经济体,我国经济活动率先有序恢复正常,生产端和需求端渐次改善,制造业和服务业展现了足够韧性,企业逐步恢复活力。

      “受疫情影响,全球市场出现严重供需错配,我国出口受益于此实现强劲增长,既满足了全球需求,也拉动我国经济去年走出强劲的V形复苏走势,今年一季度实现18.3%的增速,二季度仍有望延续稳健复苏的步伐。”王军认为。

    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刘晓光认为,我国经济在多个方面有改善:首先,国民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,实际GDP水平正在回归长期增长趋势线;其次,生产供给持续高速增长,农业种植业、工业增加值、服务业生产指数的两年平均增速已达到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,其他一些产业复苏的短板领域也在加快补齐缺口;再次,外贸外资延续强劲增长态势,为内需复苏争取了宝贵时间窗口。

    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,今年二季度以来,全球经济步入加快复苏的轨道,国际机构普遍上调了对全年经济增速的预测。全球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已步入下半场,但疫情冲击带来的结构性影响和对全球经济的创伤并未消除,全球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。

      经济复苏均衡性待增强

      刘晓光认为,我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虽率先开启了常态化进程,但当前内需恢复仍不充分,供需结构仍不平衡。展望下半年,随着我国经济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、常规性扩张政策效应的延后显化、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布局和项目落地、全球疫情及经济形势的逐渐明朗,我国经济有望加快推进常态化进程。

      “放眼全球,上半年中国经济持续复苏,仍然是可圈可点、亮点纷呈,逐步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;但另一方面,经济复苏也呈现不同步、不均衡和结构分化、冷暖不均的格局。”王军说。

      世界银行报告认为,中国的总需求结构将继续转向国内私人消费需求为主。预计实际消费增长将逐步回归疫情前的趋势,支撑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复苏、家庭收入增加和消费者信心增强等。

      “就生产端而言,我国经济已基本恢复常态化运行,但需求端还远未恢复至正常。”王军表示,例如,居民消费、基建投资、制造业投资仍较为疲弱,小企业恢复得不如大中型企业理想,经济复苏的平衡性和可持续性仍待改善。

      王一鸣表示,在工业保持较快增长的情况下,国内消费和投资恢复仍然偏弱。从下半年走势看,消费恢复仍将受制于居民收入增长情况,基础设施投资将受到地方融资平台偿债压力的制约,制造业也难有较快回升,增强内需动力仍是需要关注的问题。

      更加注重培育内生动力

      对于下一步宏观政策,王一鸣认为,随着经济逐步回归常态,宏观政策常态化也是必然的,要把握好政策调整的节奏和力度,更加注重跨周期设计和调节,既有效应对短期问题,也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留出政策空间。

      刘晓光认为,在总体政策定位上,今年依然需要保持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,特别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组合。财政政策需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,加快执行剩余预算;货币政策需要做好应对下半年经济增速放缓及美联储释放“加息缩表”信号引发波动的准备。

      王军认为,着眼于长远,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面应该更加积极主动,保持前瞻性和必要的扩张力度,适当加快财政支出节奏,保持较为宽松合理的流动性;在调结构方面,重视解决当前消费疲弱及其背后居民收入增长放缓,住房、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成本较高,居民对未来预期谨慎等问题,尽快制定出台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;在促转型方面,应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,重点建设面向未来、面向国际竞争的重大关键性、跨区域基础设施项目,稳步推动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,加快科技创新,培育新动能,稳步实施“双碳”战略,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。

      “既要关注短期经济恢复,也要关注长期增长动力的培育。”王一鸣表示,要进一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,特别是要促进扩大消费需求,释放内需市场潜力。更重要的是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,在增强科技自立自强能力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、推进数字化和绿色转型等方面持续发力,培育新的增长点和经济增长内生动力。(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 熊 丽)


    更多精彩内容,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

    相关新闻
    • 国际油价回落为何还上调国内成品油价格?官方回应

      2022年03月18日09时17分
    • 花旗和瑞银为何要上调黄金目标价格?

      2025年02月06日19时45分
    • 世行上调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5.6%

      2021年06月09日08时56分
    • 世行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中国经济增速将达2%

      2020年09月29日17时54分
    • 世行: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金融脆弱性风险加剧

      2022年02月16日15时40分
    • 赤字率为何有所下调

      2022年03月14日09时18分
    友情链接
    • 银行网
    • 中国金融网
    • 金融号
    • 微摄
    • 国家摄影
    • 简介
    • 投稿启示
    • 隐私保护
    • 联系我们
    • 广告服务
    • 友情链接
    • 品牌联盟
    • 编辑部:zjw@financeun.com
    • 媒体合作:774353721@qq.com
    • 机构合作部:1760607283@qq.com

    京ICP备07028173号 -1

   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

    经营许可证编号:京B2-20200983

    Copyright © 2002-2024 financeun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  版权所有:中金网投(北京)资产管理有限公司 资产控股: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 底部结束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>